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微信
手机版二维码
  首页 > 媒体聚焦

【篮球博彩】“黑科技”助农 广州有“硬”实力

锁鲜技术助力荔枝四季美味 无人农场实现粮食“自动”丰收
时间:2024-12-05 16:27 来源:广州日报 【字体:

微信图片_20241205162438.png

13003148_oujy_1732978327196_b.jpg

无人农机正在收割水稻(资料图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摄

  聚焦第二十一届农交会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武威

  今年的农交会现场可谓科技感满满。会场专门设置了智慧农业展区,集中发布了一批智慧农业发展最新成果,并展示了种植、畜牧、渔业、农业农村管理服务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最新应用场景,展出了精准水肥药施用、智能农机装备、无人驾驶航空器和各类智能决策系统等产品和服务。这些农业“黑科技”有不少都来自广州。

  从“穗种强芯”到“无人农场”,从南方大豆到冻眠荔枝,拥有众多涉农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的广州,近年来始终将篮球博彩“三农”,助力“百千万工程”作为己任,一项项种业创新、技术革新、AI赋能等“黑科技”正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畜禽企业与海洋牧场,赋能农业生产全过程,加速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做强种业“芯片” 新品种层出不穷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与基础。

  2022年,广东全面提出深入实施“粤强种芯工程”,打造广州、深圳两个种业创新高地,要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广州也提出抓好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实施“穗种强芯”攻关行动。而坚持培育优势新品种,做强种业“芯片”,也一直是广州众多涉农科研院所的重任,多年来成果丰硕。

  提到大豆种植,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我国东北地区一望无际的金黄田野。但这样的情景,如今却出现在了清远市连山县小三江镇的大豆示范田里。这里孕育的是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年海团队培育的热带亚热带大豆新品种“华夏10号”。

  经现场测评,“华夏10号”大豆每亩产量超400斤,远超我国大豆平均亩产264.8斤的数据,在南方复耕土地上取得这样的高产实属不易。2023年,年海团队的“热带亚热带高产优质多抗大豆新品种选育及推广”项目荣获广东省科学进步奖一等奖。

  南方大豆之外,广州各个科研院所经过集中攻关,诞生了一大批优势新品种,为种业强“芯”贡献强大的广州科研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林浩然在石斑鱼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建立了石斑鱼人工繁殖的系列支撑技术,实现了石斑鱼苗种的规模化生产。

  位于白云区钟落潭镇的国家甘薯种质资源圃(广州)是我国唯一的甘薯资源圃,包含种质资源约2500份。近年来,篮球博彩的农业专家们不断开展新品种甘薯育种,至今已有45个甘薯优新品种通过鉴定。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胡桂兵教授团队深耕荔枝育种40多年,先后培育出20多个晚熟、耐贮、果大核小、丰产稳产的优质荔枝新品种。

  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内,科研团队正开展青蟹种质资源调查和黄油蟹“量产”科技攻关,目前在实验室内,10只青蟹已经可以转化出3只“膏油”黄油蟹。

  建设无人农场 推动多地农田“自动”丰收

  如今,越来越多源自广州的高科技装备与手段正应用于田间地头,助力我国智慧农业的高速发展,让种田变得越来越轻松。

  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员、农业农村部水田农业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胡炼介绍,华农团队在全国首创水稻无人农场,让“人不下田喜获丰收”从天方夜谭变为现实。

  截至今年7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已带领团队在16个省(自治区)启动了32个无人农场建设,其中广东省有8个,覆盖水稻、玉米、小麦、花生等作物。无人农场也创造了一批高产纪录:2021年,广州增城宁西水稻无人农场早稻种植的优质丝苗米“19香”,亩产达到662.29公斤。

  要想种好田,监测作物生长、快捷喷洒药肥同样是关键。这时,农用无人机就能派上大用场。

  近年来,广州低空经济产业蓬勃发展。11月19日,广州企业极飞科技发布了三款农业无人飞机、APC3农机自驾仪、智能水肥管理系统等全新的智慧农业装备设施及其应用场景。这三款无人机机型可以在不同任务系统之间便捷切换,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播种、施药、撒肥、测绘和农产品运输等多样化功能。

  自2015年发布第一款植保无人机以来,极飞科技在国内渠道网络已覆盖1007个县城;在全球,极飞科技的产品已进入70个国家和地区;有466个农场已使用极飞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深加工促增值 陈皮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

  在田间地头收获了初级农产品后,如何将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促进农产品价值进一步放大,农产品深加工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广州的科研力量也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篮球博彩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徐玉娟已在农产品深加工领域奋斗了26年。1998年,徐玉娟来到广东省农科院后,和同事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发明出了规模化生产桑葚原汁技术,首次实现了桑果汁的产业化生产,“我们与南方航空合作,将桑果汁变成‘空中饮品’,打响了饮料的知名度。如今,这款桑果汁的年销售额已突破1.5亿元。”

  2001年起,徐玉娟开始对荔枝进行各类深加工尝试,最终成功研制出一套基于低温榨汁、超高压杀菌、冷冻浓缩等荔枝低温加工技术体系,开发出荔枝汁、荔枝酒、荔枝面膜等产品,直至最近,团队突破了荔枝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在与相关企业合作后,最终让“冻眠荔枝”成为现实,让春节吃到新鲜口感的荔枝不再是天方夜谭。

  2005年,针对陈皮“手工作坊式”粗放式加工、农药残留、霉变、品质混杂等问题,徐玉娟和团队采用了一系列深加工技术,最终助力陈皮产业的整体转型升级,“2010年,广东的陈皮产业产值仅约1亿元,去年已突破200亿元。陈皮产业的快速发展,很好地帮助当地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


  原文链接:http://newspaper.gzdaily.cn/h5/html5/2024-12/01/content_867_874170.htm?curr=

" class="hidden">车主之家用车知识